虽然大部分人都对此也有点混乱,但还真有那么几个人觉得自己看明白了一些:“我觉得,徐寿辉虽然知道陈友谅不怀好意,但估计还是没想到他在这路上就能直接动手……”
所以,就这么放松警惕了吧。
可能徐寿辉还觉得,陈友谅要做什么事情要等到自己到了龙兴路之后,到了那里,才是爆发的时候;而现在还在半路上,虽然这个地方是陈友谅的控制地区,但也不至于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变故。
“而且不管怎么说,徐寿辉名义上还是皇帝呢,虽然这里是陈友谅的控制区,但也是徐寿辉的地盘,这些士卒、城里面的官员之类的也都是徐寿辉的臣属……徐寿辉这个皇帝到自己的地盘上,当地开城门迎接他和他的下属入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另一个人接着道。
陈友谅再怎么图谋不轨,也还没有直接撕破脸面,所以徐寿辉还是皇帝,这些人也都是他的下属,这个城池也是名义上奉他为主君——主君到来,开城门迎接有何不妥?
大约也就是这样看起来都很正常的情况,才让徐寿辉放松了警惕,就这么直接掉进了坑里。
“也是……”听完这番分析,不少人也跟着感慨了几句。
“确实,徐寿辉可能也真的想不到陈友谅会在半路上就下手,他可能觉得还要等到到了龙兴路呢……”
【陈友谅把江州作为新的都城,挟持徐寿辉居住在此,然后陈友谅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随后,他胁迫徐寿辉一同东下,以徐寿辉御驾亲征的名号,前去进攻朱元璋控制的太平(安徽当涂)。】
【此时,差不多就是至正二十年闰五月。】
【太平城城池坚固,难以攻克,想要硬攻并不容易;但太平城也有一个弱点:西南那边的城墙靠近河流,而且,正好能够被大型船只高度接上。】
【因此,陈友谅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让士卒们顺着船尾爬过了矮墙,就这么进入了城中,打下了太平城。】
【这一场胜利,让陈友谅越发膨胀骄狂起来,他确信,现在徐寿辉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自己也完全可以把徐寿辉这个傀儡象征扔到一边了!】
【于是,陈友谅率众继续乘船东下,来到了采石矶——此地位于安徽马鞍山西南地区,在这里,他派遣部将假装在徐寿辉面前奏事,吸引徐寿辉的注意力,然后安排了壮士来到徐寿辉的后方,直接在徐寿辉身后用铁器猛烈击打徐寿辉的头部。】
【徐寿辉就此身死。】
【而杀死了徐寿辉后,陈友谅直接用采石矶的五通庙作为行宫,就在这里即皇帝位,定国号为汉,改元大义。】
曹操看得面色扭曲了一瞬。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陈友谅这么一做,怎么他突然就觉得这件事情格调一下子往下掉了许多呢……
连确实做了这件事情、甚至是深深践行了这么句话的自己,都仿佛一下子跌了许多格调……
当然,格调一起被拉下去的,还不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句话和行为,还有“汉”这个国号。
虽然曹操现在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一腔热血的年轻人,也不是当年那个一心想要匡扶大汉、对大汉忠心耿耿的人了,但是他也依旧对大汉抱有不同的感情,对“汉”这个国号,当然也有不一样的感情。
——他没有废掉皇帝,自立称帝,除了因为时机、天下局势、手下的人心都还没到最合适的时候,也还是因为他自身对于汉朝的感情。
虽然不再是过往的人了,但是说到直接扔开大汉自己自立,完全和大汉撇清关系……好像又差了那么一点。
因此,对于陈友谅自称汉王,曹操看过也就罢了,汉王而已,不算什么;但是当看到陈友谅直接把国号定为了“汉”,曹操的面色又有一瞬间的微微扭曲。
——陈友谅这么个东西,他怎么也能用汉这个国号?!
他有何脸面用这样的国号?
哦,还有那个年号,“大义”……曹操读着这两个字,总感觉有种微妙的嘲讽之意扑面而来。
陈友谅是真心的吗?认真的吗?用大义这个年号?
当然,要说从对抗元朝、对抗蒙古人这件事情上,陈友谅确实是站在大家都支持的这一方的,确实是占了大义的名分;但是大义也不只是对抗蒙古人这一个内容啊!
大义大义,也还要看其他方面——至少,这么杀掉前主,就完全不符合大义的含义吧……
要么把前主废了,圈禁起来,然后自立;要么废了之后通过不引人注目的手段,让前主悄悄没了,自己自立;要么,直接用不太引人注目的手段,让前主没了,然后自己顺理成章的接任大位……
总归,面子上大家都能过得去的方法有很多,各种经验也非常充足,只要翻开史册就能看到一堆,都是经过了实践验证的方法,哪个不必直接当众从背后敲碎前主的脑袋来的好?
陈友谅这个做法,那真的是不论如何都占不到一点点理。
也和他的年号之类的一点也不相匹配。
【接下来,明玉珍那边收到消息后就是我们之前讲的那样。】
【以及,陈友谅对徐寿辉没有任何后事安置的意思,也没有给他上谥号等等的打算,这些都是明玉珍做的。至正二十一年的时候,明玉珍追谥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顺带一提,如果说史册记载真实可信、没有添加什么其他的描写的话,那么从天命之类的说法来讲,陈友谅这个登基还真就从一开始就不是很顺——他即位当天,天降大风大雨,大臣们只是排列在沙岸上向他道贺而已,没有按照什么正常的礼仪流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