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话,周围的人仔细一思量,大部分人也还真就有了类似的感觉,好像确实是这样?
如果像是这样,张士诚虽然被俘了也坚决不投降,然后找着个机会就自尽,他们好像反而不觉得如何;但要是他直接干脆利落地投降了……就是有些说不出来的别扭。
好像他们其实心里面都觉得,张士诚就不是这么个人一样。
“枭雄大约就是这样吧,咱一直听说的枭雄故事也都是这样。”一人思量了片刻,得出了结论——人嘛,对于一件事情一个人生出某种看法,那当然不可能凭空出现,一定是有根源的;而这么多人都能产生一种类似的看法,那只能说明,这种根源不完全在他们这些人身上、也不完全在张士诚这个当事人身上。
想来,就是平日里各种枭雄故事的效果了。
他们这边不算偏远,甚至文风还能称得上一句鼎盛,因而,隔上个一段时间,就能听上一些故事——真假难辨,但确实都挺有意思的。
其中,这种枭雄类型的传奇故事也不少,而枭雄故事嘛,主角作为枭雄,那肯定最后不是统一天下的人;同时,作为枭雄,也不会是什么心甘情愿臣服投降的主儿,大部分故事中的枭雄主角,那确实都是最后来上一个轰轰烈烈或者果断坚决的死!
至于说真正的枭雄是不是这样……他们也不知道。
但是,总之,他们心里面对枭雄的认知,就已经被固定成这个样子了。
这不,这人一说完,周围的街坊邻居也都觉得很有道理:“确实是这样的,这张士诚怎么着也是个枭雄,咱心里面这枭雄……就是这个结局才对。”
如果不是这个结局,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朱元璋……哇……
不用说了,太别扭了。
而关于他投降了元朝朝廷的事情……那根本不算,元朝朝廷虽然现在还是天下的朝廷,但是也已经自动从大家心中被踢出了这竞争的队列中了。
既然不在竞争的队列中,那么就算投降了,也不太影响什么,
【张士诚已死,至此,朱元璋的一个大敌被清除。】
【随后,在温州、台州一带的方国珍也选择归降;而在同一年,朱元璋还成功打下了广东。福建地区,成功掌握了东南地区的半壁江山。】
【此时,他开始计划北上讨伐元朝。】
【不过这个时候,朱元璋就和以前的起义军已经不同了——不是因为他自称为吴王,而是因为他已经直接划开了自己和起义军,在进攻张士诚的檄文中,朱元璋已经公开责骂作为起义军的根源之一的白莲教是“妖术”,同时,还指责红巾军、把红巾军彻底贬低,表示红巾军“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
【而元朝这边呢,在这么些年间,他们一点也没有变好,一点也没有做出改变,反而变得更加的腐化堕落起来,且大约是自觉有地主武装、有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和张士诚等人作为倚仗,所以更加放纵起来。】
【元顺帝此时还笃信喇嘛,沉迷享乐,不理朝政的同时,各种宫廷政变也在不断上演,朝中宫中皆是一片乌烟瘴气。】
【至于说元朝朝廷原本的军队……嗯,那就更不能看了。】
“这种事情,早前就能看出来。”李世民摇头。
一来,之前在大致介绍白莲教这个教派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这玩意儿那是一直致力于造反,或者说起义,不仅是在元朝末年有这么干过,等到明朝末年,这白莲教一样这么干。
换言之,这个白莲教——别管这种东西到那个时候到底还有没有什么正统、是不是原本的宗旨,总归还是以这个名号——在元朝末年的时候,和元朝朝廷的利益不一致,而在明朝末年的时候,也和明朝朝廷的利益不一致。
而一个宗教,一个教派,其实和朝廷的利益不一致也正常,,就像是东汉末年张角的太平道,像是后来的各种宗教参与的影子……
但是白莲教还有一点特殊。
如果只是从元朝末年最开始的情况来说,白莲教在众多起义军中,其实都是正面形象,同时还是和这些起义军全都绑定在一起的——不论是最开始、也占据了北方的刘福通韩林儿,还是随后占据了南方的彭莹玉徐寿辉……
这两家的起家都是和白莲教深度绑定,如果他们最终成功,那么就不可能彻底把白莲教给踢掉。
而除了这两个大规模的势力外,其他大大小小的势力,布王三、芝麻李、赵均用、彭大、郭子兴、朱元璋……他们也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北方刘福通的红巾军起义的号召之下选择了起义。
换言之,理论上来讲,他们也不能说是和白莲教没有关系。
因为他们不仅是收到了号召,他们自己在最开始打出来的旗号,一样是红巾军。
而红巾军是什么?是起义军,是和白莲教有关系的起义军!
所以,白莲教特殊就特殊在这个地方。
虽然教派和朝廷利益不一致很正常,但如果从元朝末年最初的情况来看,白莲教可不一定就要和日后的朝廷利益不一致。
而如果利益一致的话,白莲教就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在明朝末年搞什么起义——如大唐末年,道教能够正大光明地说要反对大唐朝廷吗?不能的。
因此,那个时候,李世民就看出来了答案:作为最终获得胜利的人,朱元璋虽然在最开始,或者说,整个中前期,他都和白莲教多多少少有点关系,但是在中后期,他一定是把自己和白莲教的关系给彻底撕扯开了!
不然的话,按照前期走向,那白莲教也不能和明朝朝廷的利益那么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