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徐州盐场(1 / 1)

夜幕降临,徐州府衙灯火通明。

大堂之内,几十张桌子座无虚席。

左边坐着的是那些浑身煞气未消的官兵和护院,他们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吹嘘着自己在山上的英勇事迹。

右边坐着的,则是徐州城内有头有脸的富户代表们,他们虽然也在笑,但眼神却时不时地瞟向主位,显然是心事重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姜星河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整个大堂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各位。”

姜星河环视一周,朗声道。

“今天这顿酒,是庆功酒!也是分赃……咳,分红酒!黑风寨的财物,已经清点完毕。我姜星河说话算话,所有浴血奋战的兄弟,所有慷慨解囊的东家,人人有份!”

说着,他拍了拍手。

立刻有下人抬着几口大箱子走了上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哐当”一声打开。

箱子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银锭,在灯火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大堂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那些富户代表的眼睛都直了。

“此战,斩首三百余,俘虏悍匪头目一十七人!缴获粮食三万石,金银珠宝折合白银二十万两!精良甲胄五百副,强弓硬弩三百张!”

姜星河每报出一个数字,堂下众人的心就跟着狠狠地跳一下。

“我决定!所有缴获财物,拿出三成!也就是六万两白银,用来犒赏三军!所有参战的将士、护院,按功劳大小,现场发放!”

话音刚落,张武那边已经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至于各位东家,你们的钱,不仅一分不少,我还会按照当初的约定,支付利息。”

“不仅如此,我宣布,后续徐州城的城墙修缮、道路铺设、商铺重建等所有项目,各位都拥有优先参与权和股份认购权!”

“诸位投的不是钱,是徐州的未来!而我保证,这个未来,绝对能让诸位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番话,如同一颗定心丸,让所有富户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他们看着台上那个谈笑风生的年轻人,眼神中充满了信服与狂热。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回本了,这是搭上了一艘即将起航的巨轮!

……

与此同时。

远在数百里之外的乾国颖川郡和楚国南阳府。

关于徐州大捷的消息,正以惊人的速度在黑市上传播。

“听说了吗?那个姜星河,真的把黑风寨给平了!”

“何止是平了!听说缴获的财物堆成山!徐州府衙的库房都快装不下了!”

“真的假的?我手上的徐州债券是不是要涨了?”

一个消息灵通的商人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涨?何止是涨!我告诉你,现在黑市上,一张面值一百两的徐州建设债券,已经炒到一百一十两了!而且有价无市!”

“什么?!”

周围的人全都惊呆了。

“快!快去把市面上能买到的徐州债券和股份全都给我收了!有多少要多少!快去!”

一时间,两地的黑市都陷入了疯狂。

无数投机者挥舞着银票,歇斯底里地争抢着债券”。

徐州的未来,在他们眼中,已经不是未来。

而是一座闪闪发光的金山。

分红大会的热潮还未褪去,姜星河便趁热打铁,召集了所有富户和商贾。

抛出了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

“诸位,分红只是开胃小菜。”

“我要在这里,建一座大乾最大的盐场!还要在城西,建一座能日产千斤精铁的冶金高炉!”

“姜公子,这……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是啊,建盐场和高炉,那可是无底洞啊!投入巨大,而且朝廷对盐铁专营,我们私自搞,怕是不妥吧?”

“朝廷?如今的朝廷,连自己的裤腰带都系不紧,哪还管得了我们徐州?”

话音刚落,底下的人群立刻炸开了锅。

黑风寨一战的分红还热乎着呢,谁要是再怀疑姜公子的赚钱能力,那就是跟自己的银子过不去!

然而,当这些真金白银砸下去,工程热火朝天地开工后。

所有投资的东家们心里都开始犯起了嘀咕。

想象中那种架起无数大锅。

用熊熊烈火煮沸海水,熬出盐巴的壮观场面,完全没有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海边被挖出了一大片奇形怪状的池子,一个连着一个。

用石板铺底,还修了各种引水的小沟渠。

“这……这是在干啥?养鱼吗?”

一个绸缎庄的东家看得满头雾水,忍不住小声问旁边的人。

“谁知道呢,我问了工头,工头说这叫什么……晒盐法?把海水引进来,让太阳晒干,盐就出来了。你说这不是扯淡吗?”

“用太阳晒?老天爷要是十天半月不下雨,那还行。可要是连着下雨,这海水不就又淡回去了?这银子……怕不是要打水漂了。”

再去城西看高炉。

那玩意儿更是邪门。

不是他们熟悉的那种矮胖的土炉子。

而是一个用耐火砖砌成的、足有三四丈高的庞然大物,像个直愣愣的烟囱戳在地上。

“这么高,火怎么烧得上去?”

“就是,风一吹,火不就灭了?这铁水还能炼得出来?”

一帮东家围着那古怪的高炉转了好几圈,越看心里越没底。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开始疯狂发芽。

开始只是私下议论,后来便有人忍不住去找赵鸾打探消息。

赵鸾虽然也看不懂,但选择无条件相信姜星河。

“各位稍安勿躁,姜公子做事,向来有他的道理。”

话是这么说,但看着众人忧心忡忡的脸,她心里也捏着一把汗。

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和惴惴不安中,盐场率先完工了。

姜星河亲自带着所有入股的东家,来到了海边。

阳光正好,海风习习。

那些被挖出来的盐池,经过多日的曝晒,最后一格池子里。

池水已经完全蒸发,只留下一层厚厚的、白花花的东西。

工人们拿着特制的木耙,开始在池底刮了起来。

“出盐了!出盐了!”

随着一声高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伸长了脖子,死死地盯着。

只见那刮出来的东西,被堆到了一起,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