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奈何桥孟婆汤的故事!(1 / 1)

忘川河畔的风总是带着一股潮湿的凉意,卷着彼岸花瓣掠过奈何桥的石栏时,会发出细碎的声响,像谁在低声啜泣。孟婆守在这里已经太久了,久到记不清最初是如何接过那只粗陶碗的,只知道每日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舀汤,递碗,看形形色色的魂魄喝完汤,踏着花瓣走向轮回的迷雾。

她见过王侯将相卸下金冠玉带,捧着碗的手还在微微发颤;见过布衣百姓抹去脸上的尘土,望着汤里自己模糊的倒影出神;也见过痴男怨女攥着对方的衣袖不肯放,直到被阴差催得急了,才红着眼眶将汤一饮而尽。汤是温的,入口时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甘,咽下去,前尘往事便如潮水退去,只留下一片干干净净的空白。

这日桥头来了个穿青布衫的书生,魂魄轻飘飘的,却在踏上桥的那一刻顿住了。他不像旁人那样迷茫或惶恐,只是定定地望着孟婆,眼里盛着一种近乎执拗的清明。

“孟婆,”他声音很轻,却穿透了忘川的风声,“这汤,能不喝吗?”

孟婆抬起眼。她的脸藏在宽大的斗篷里,看不真切表情,只听见声音平淡无波:“过了奈何桥,总得忘了前尘,才能投胎转世。”

“可我有件事,不能忘。”书生从怀里摸索着,取出一支早已失去实体的玉簪,那是他魂魄里凝结的执念,“我答应过她,要在桃花开的时候,去桥下等她。”

孟婆的动作顿了顿。她见过太多这样的执念,或是一句未说出口的话,或是一件未完成的事,像扎在魂魄里的刺,让他们迟迟不肯喝下那碗汤。但阴司有阴司的规矩,执念再深,终究是要断的。

她舀起一碗汤,递过去:“喝了吧。忘了,就不痛了。”

书生却后退了一步,紧紧攥着那支玉簪,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她等了我三年。那年京城赶考,我对她说,若金榜题名,便立刻回来娶她。可我……我病死在了客栈里,连她最后一面都没见着。”他的声音开始发颤,“我听说她后来一直在桥头等,直到白发苍苍,临终前还攥着我送她的玉簪……孟婆,我若忘了,谁还记得她等过我?”

忘川的风突然大了起来,彼岸花瓣狂乱地飞舞着,迷了人的眼。孟婆看着他眼里的痛,那痛太真切,像一把钝刀,慢慢割着什么。她想起很久很久以前,自己似乎也有过这样的痛,只是那痛早已被无尽的岁月磨平,只剩下模糊的影子。

“你可知,带着执念投胎,会生生世世被这记忆纠缠?”孟婆的声音里终于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波动,“她若喝了汤,早已忘了你。你一个人记着,又有什么用?”

书生却笑了,笑得有些苦涩,又有些坚定:“哪怕她忘了,我记着也是好的。至少……至少这世上,还有人知道,她等过我,我也从未负过她。”

孟婆看着他手里的玉簪,那玉簪上刻着一朵小小的桃花,花瓣的纹路清晰可见。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也曾有个人,在桥头对她说过类似的话。那时的风也是这样吹着,彼岸花开得如火如荼。

她收回了那碗汤,重新倒回汤锅里。汤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映出书生惊讶的脸。

“你且在桥边等着吧。”孟婆转过身,继续给下一个魂魄舀汤,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淡,“若她过了桥,不肯喝汤,自然会来找你。若她喝了……你便自己想明白。”

书生愣在原地,看着孟婆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的玉簪,忽然对着她深深作了一揖。

日子一天天过去,书生就坐在桥边的石头上,手里始终攥着那支玉簪。他看着无数魂魄喝完汤离去,看着彼岸花开花落,眼里的执念却从未淡去。有时阴差过来催促,孟婆只说:“让他再等等吧。”

不知过了多少时日,桥头终于来了个穿素衣的女子。她魂魄纤细,眉眼间带着淡淡的忧愁,走到桥中央时,目光一下子就落在了那个青布衫的身影上。

“三郎?”她试探着唤了一声,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书生猛地抬头,看到女子的瞬间,手里的玉簪“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化作点点微光消散了。他站起身,一步步朝她走去,眼里的执拗终于化开,只剩下满满的温柔。

“阿鸾,我在等你。”

女子扑进他怀里,泪水无声地滑落,打湿了他的青布衫。“我就知道,你会等我……”

孟婆看着相拥的两人,默默舀起两碗汤,放在旁边。风拂过她的斗篷,露出了鬓边几缕苍白的发丝。

那对魂魄最终还是喝了汤。喝完后,他们望着对方,眼里没有了之前的痛与执念,只剩下一种莫名的熟悉和亲近。

“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女子笑着问。

“或许吧。”书生也笑了,“感觉像是认识了很久。”

他们手牵着手,踏着彼岸花瓣走进轮回的迷雾里,身影渐渐消失。

孟婆拾起地上的空碗,重新放进汤桶里。忘川的风依旧吹着,彼岸花瓣依旧落着。她低头看着汤锅里自己模糊的倒影,忽然有一滴温热的液体落进汤里,漾开一圈小小的涟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