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马座 α 星系边缘的暗物质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诡异异变。空间曲率监测仪的红色警报如同濒死巨兽的哀嚎,在观测站内此起彼伏地回荡,声波震得悬浮在反重力基座上的全息星图泛起层层涟漪,那些代表恒星的光点在波纹中扭曲成诡异的螺旋状。暗物质粒子在能量场扰动下剧烈碰撞,每一次湮灭都迸发出翡翠色的幽光,这些转瞬即逝的光点如同被无形之线牵引的萤火虫,在绝对零度的真空中划出千万道发光轨迹,最终交织成不断扩大的三维网络。
监测站的超导冷却系统发出高频嗡鸣,液态氦在管道中奔腾的声响如同远方瀑布的轰鸣。主控台上方的全息投影突然分裂成十七个不规则碎片,每个画面都在播放暗物质云不同区域的实时景象 —— 其中一块碎片显示,直径约五十公里的冰晶状星尘带正在能量波冲击下解体,碎冰与暗物质粒子碰撞产生的蓝色火花,在虚空中编织出不断扩大的蛛网。每根蛛丝都闪烁着纳米级的能量脉冲,这些脉冲以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排列,仿佛在向宇宙发送某种加密讯息。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当科研人员将脉冲频率与人类已知的 32 种外星文明通讯协议进行比对时,观测站的二级保密档案突然自动解锁,二十年前在猎户座悬臂捕获的加密信号,其底层编码逻辑与眼前的脉冲序列如出一辙,连误差值都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九位。
在暗物质云核心,直径堪比木星的黑色漩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型。引力场检测仪的指针早已突破量程,表盘玻璃表面因不堪重负而布满蛛网状裂纹,显示那里的引力强度已接近史瓦西半径临界点。漩涡边缘不断有细小的时空裂缝产生,从中渗出粘稠如沥青的未知物质,这些物质接触到常规物质的瞬间,便以分形几何的形态疯狂增殖 —— 在观测镜头下,它们先凝聚成科赫雪花的形状,随即分裂为无数个微型曼德博集合,每个集合中心都闪烁着与镜像文明战舰相同的能量特征。这片区域的熵值监测曲线呈现出违背物理法则的陡峭下降趋势,曲线下方的红色阴影面积每秒钟都在扩大,仿佛有某种超自然力量正在逆转宇宙的热寂进程。当首席科学家颤抖着将实时数据同步至银河联邦智库时,加密信道回传的紧急通讯中,赫然出现三个被量子加密的猩红大字:镜像体。
淡紫色的能量涟漪以超光速向四周扩散,所到之处,空间像被无形巨手揉皱的锡纸,扭曲出诡异的克莱因瓶形态。涟漪掠过古老的脉冲星,使其原本规律的射电信号突然出现诡异的乱码,这些由 0 与 1 组成的数字瀑布中,竟夹杂着人类尚未破译的甲骨文符号;当涟漪触及附近的柯伊伯带天体时,冰冷的小行星群表面泛起珍珠母贝般的虹彩光晕,光谱分析仪显示这些光晕由十七种人类未知的量子纠缠态物质构成,其中一种物质的衰变周期( 地球日),竟与玛雅文明长纪历中记载的 "世界更新周期" 完全吻合。
能量涟漪与星际尘埃碰撞产生的冲击波,在观测站的压力传感器上显示为 0.7 个标准大气压的波动。这种看似微弱的能量,却足以让站内所有精密仪器的分子结构产生共振 —— 光学望远镜的镜片表面浮现出纳米级的裂纹,电子显微镜的真空舱开始缓慢漏气,连最稳定的铯原子钟都出现了 0.3 秒的时间偏差。监测站的 AI 系统突然发出刺耳的警告:"检测到空间维度折叠前兆!重复,检测到空间维度折叠前兆!" 话音未落,主控台的合金外壳突然渗出细密的水珠,这些在绝对真空环境下出现的液态水,以违反热力学定律的方式悬浮成球状,每个水珠内部都倒映着扭曲的星系影像。
伴随着高频次的引力潮汐,平行宇宙通道在空间褶皱中缓缓展开。通道边缘迸发出幽蓝的量子火花,每一粒火花都蕴含着足以摧毁恒星的能量,它们在真空中划出的轨迹会残留 3.7 秒才完全消散,形成如同流星尾迹的发光隧道。这些火花相互碰撞融合,在空中勾勒出复杂的克莱因瓶拓扑结构,宛如某种高等文明的警示图腾。通道深处传来类似远古钟鸣的低频震动,这种频率为 18.3 赫兹的次声波能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内脏器官,观测站内的科研人员纷纷捂住胸口,脸色因内脏共振而变得惨白如纸。
通道内壁不断渗出银白色的液态金属,这些物质接触到星际尘埃便迅速结晶,形成类似珊瑚礁的奇异构造。每个结晶单元都在播放着碎片化的宇宙影像:有的展示着超新星爆发的壮丽瞬间,有的记录着黑洞吞噬恒星的恐怖过程,最令人不安的是一段包含地球海岸线的影像 —— 画面中的大陆轮廓与现有地图完全吻合,但上面覆盖的并非人类城市,而是由金属尖塔组成的陌生建筑群。结晶构造的生长速度呈现指数级增长,每小时就能扩张 2.3 平方公里,其表面的能量读数与镜像文明探测器的特征完全匹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