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朝会5(1 / 1)

随着隆裕皇太后的懿旨落下,凌霄与隆裕皇太后看着群臣领旨谢恩后,殿内陷入一片沉寂。

没有争执,没有异议,甚至连一声叹息都没有。

——所有人都默认了。

对此凌霄与皇太后都感到了十分满意,既然大事已定,那剩下的便是围绕清查内务府账目,展开一系列的改革。

醇亲王载沣垂首而立,神色平静,仿佛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果。打算趁热打铁,配合皇太后以及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敲定几项事关皇室未来的政策。

肃亲王善耆和恭亲王溥伟虽面色阴沉,却也只是沉默地攥紧了手中的朝珠,没有出言反对。却在考量如今民国政府的多方动向,打算退朝后尽快联系日本方面,加快双方的合作发动满蒙独立运动。

那些清流老臣们,方才还义愤填膺地痛斥民国政府干涉内政,此刻却也只是低垂着头,不发一言。都对于皇太后能够下旨,清查内务府贪腐者都已感到十分满意,这才对得起自己这士大夫的风骨节气。

但清流遗老们却都觉得还不够,应当如他们之前聚会商议那般,要求对内务府的财务,采购等制度进行改革,增加透明度,加强监管。以期望达到内务府通过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内务府的官员再无可乘之机。

而内务府下辖的各司官员却如丧考比。

——他们不是无力反驳,而是不敢反驳。

他们都已回过味儿来,本还仰仗着皇室离不开内务府的服侍,以及有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和世续大人的庇护,能够大事化小,安然无事。

如今这些人是打算把内务府的官员献祭再和民国政府谈判,是彻底把他们放弃了。

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站在殿中,面色苍白,却挺直了脊背,仿佛早已做好了牺牲属官的准备。

面对即将来临的内务府下辖各司属官的强力抵抗。

前内务府总管大臣世续更是面无表情,眼神淡漠,仿佛这一切与他毫无干系。

——弃车保帅,本就是官场常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并且世续本人与袁世凯还是颇有些交情,打算散朝后私下拜访一番,探听探听其动向。

殿内静得可怕,只有隆裕太后手中的帕子微微颤抖,指尖泛白。她环视众人,心中一片警惕——这些平日里争权夺利的大臣们,此刻竟如此默契地选择了妥协,看来借助袁世凯这把刀是再合适不过的。

——因为他们都知道,内务府的贪腐早已成为把柄,若不严惩,民国政府绝不会善罢甘休。

——更因为,他们各自心中,早已盘算好了退路。

醇亲王载沣微微抬眼,目光扫过众人,心中冷笑——肃亲王和恭亲王私下勾结日本人,早已打点好退路,而不少清流老臣们暗中联络民国新贵,世续更是早已抽身自保……否则也不会在皇上一逊位便辞去内务府总管大臣的职务。

事关自身利益生死存亡——谁还会在乎这些个内务府属官的死活?

养心殿内争论渐起,前内务府总管世续与清流老臣们各执一词,讨论对内务府涉事人员的惩办力度,气氛微妙而紧绷。

世续面色沉稳,声音低沉却坚定:"臣以为,惩办之事当有度,若株连过广,恐内务府运转瘫痪,反误皇室日常。"他微微抬眼,扫过众人,"不如分等处置——首恶者革职退赃,次者罚俸降级,余者训诫留任。如此既能整肃纲纪,又不至伤及根本。"

"荒谬!"一位帝师惊忿而起,白须颤动,"贪腐之罪,岂能轻纵?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正是!"另一位翰林老臣附和,"一律涉事官员,当罢官职、追赃款,绝不可姑息!"

然而,清流们虽言辞激烈,却也心照不宣地未提"追杀到底"——杀人不过头点地,他们真正在意的,是借此机会推动内务府改革。

前内务府总管世续辩解道,声音低沉而谨慎:"皇上、皇太后,臣以为,内务府涉事人员虽有过错,但惩办之事,当适可而止。"

他微微抬眼,观察太后神色,见她并未显出不悦,才继续道:"若惩处过重,恐寒了办事人员之心,日后差事更难推行;若惩处过轻,又难堵悠悠众口。因此,臣建议——"

"世续大人此言差矣!"一位清流老臣突然打断,白须颤动,义愤填膺,"内务府贪腐,证据确凿,若不严惩,何以正纲纪?何以服天下?"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醇亲王载沣冷眼旁观,心知世续这是弃卒保车——严惩几个出头鸟,保住内务府根基。

肃亲王善耆突然冷笑:"世续大人倒是念旧情。可这些人贪墨的,可是皇家的银子!丢的是皇家的颜面。"

世续不慌不忙:"正因事关皇家,才更需稳妥。若仓促行事,反让民国政府看笑话。"

"你——"善耆语塞,脸色铁青。

现任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站在一旁,面色紧绷,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朝珠,却始终未发一言。他深知,此刻无论支持哪一方,都可能引火烧身,索性沉默以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