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朝廷发生了不少的大事,无论是紫禁城内还是北京城内,其中的风风雨雨都是事关皇家。”
“哀家多多少少也陆续接到不少官员的奏本,了解了不少其中缘由。”
“今日朝会便与众卿家议议相关之事,如今就全仰仗众卿家了。”隆裕皇太后不急不徐的说着,目光却坚定的凝视着众官员。
养心殿内的众多内务府官员,听皇太后如此诉说,心下不由顿时安定。
一个个都不以为意,当真以为如今皇太后全仰仗着内务府而不敢有所动作,只能在朝会上缓缓与众卿家商议。
但内务府总管马佳绍英却微微皱眉,心中狐疑?皇太后这是要表演哪一出?
与此前皇太后相议,对处理内务府官员的态度天差地别,竟没有就此事直接下诏书对内务府官员进行敲打处理。
依照当下情形,皇太后绝无可能轻轻饶过,且还有醇亲王在一旁协助皇太后,此事绝不可能善了。
就在这时,醇亲王载沣开口道:本王有事起奏。
醇亲王载沣呈上奏本。
“皇太后所言之事,皆事关皇家,让众臣相议,拿出解决之法。”
“本王近日来常往返于市井之间,频繁接触民国大总统府的官僚,对相关事件有不少的了解。”
“当下于皇室而言最大的事件,莫过于北京城内对于皇室内务府贪污一事的大肆宣扬。”
“此事无疑是折损了皇上与皇太后的颜面。”
“但此中内情决不是如此简单,这一点想必内务府总管大臣也是了解内情的吧?”醇亲王载沣轻轻转过头,看向内务府大臣,示意其开口述说原由。
宝座上的隆裕皇太后打开奏本,略低了些角度,与凌霄一同观看奏折上的内容。
奏折上的内容,母子二人早已经是大致知晓的,不过是装装样子。
母子二人看着奏折的同时,又紧盯着醇亲王与内务府大臣以及大殿上的众多官员,冷静的瞧着其微妙的变化。
气氛一时凝滞,马佳绍英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张口难言。
若是自己主动说了,那便是坐实了自己了解其中详情,并刻意容忍内务府众多官员贪污的实质行为。
这才引得袁世凯及其民国政府有借口介入皇室。
对于马佳绍英而言无疑辜负了皇恩,这才致使皇室受辱,自己万不敢担当如此罪责。
想到此处绝不能先行开口,马佳绍英则一时语塞,面露为难之色,额头不时泛出细汗。
这时整个养心殿内,无论是皇帝,皇太后还是肃亲王及众多旧官员都在默默的翘首以盼。
等待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的回答。
其中以肃亲王和恭亲王为首的皇室宗亲,则表现为看客一般,尽情的看着这一出荒唐般的表演。
虽是如此,肃亲王善耆内心却越发对这些当初赞成南北议和的官员越加不满。
以宗社党为首的皇氏宗亲及其官员之间,愈发埋怨隆裕皇太后,都认为是皇太后主动将祖宗江山拱手相让的罪魁祸首。
因此肃亲王善耆以及恭亲王溥伟等把复辟的迷梦作为最高理想。
早在南北议和之时(1912年1月),肃亲王善耆就通过姻亲关系拉拢蒙古王公签订《蒙古独立密约》。
在确认清帝要退位后,1912年,2月初肃亲王善耆在日本友人的安排下迅速携带全家逃亡旅顺。
肃亲王善耆认为日本是复辟的唯一外力支持,并与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结拜为兄弟。
并将自己年仅6岁的第十四女儿金碧辉过继给川岛浪速作为养女并改名川岛芳子。
通过联系日本势力以及蒙古势力策划复辟大清,通过宗社党进行行动,完全的撇开了紫禁城的皇帝与皇太后。
肃亲王善耆在4月中旬,通过宗社党成员了解到隆裕皇太后及醇亲王载沣对皇室未来发展的相关计划及其安排后,加快了与日本政府军人及其蒙古王公的合作。
1912年5月初,肃亲王善耆回到北京,为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探听民国政府动向。
而站在养心殿第一排右手方最侧边的前内务府总管大臣世续见马佳绍英如此态度,只得皱了皱眉,暗暗摇头对此大失所望。
心中感叹马佳绍英如今已为内务府总管大臣,丝毫不能节制内务府下辖官员。虽有才能却实在恭顺,胆小怕事。
自从世续在革命爆发后率先赞成皇帝逊位,并代表皇室与革命军和袁世凯周旋谈判,主张以和平退位换取皇室优待。
前内务府大臣世续以“避免战祸,保全宗庙为由”,成功劝服犹豫不决的隆裕皇太后签署退位诏书后,卸任内务府大臣一职。
全身心的主持崇陵工程的修建并带领翰林苑的部分遗老编撰《清德宗(光绪)实录》,在此期间并不干预内务府的权力运作。
只期望能如自己所愿,清皇室休养生息,依照退位条款,保存宗庙。
而自己对于近几月以来,皇太后及醇亲王对于皇室规划,无论是主动清理皇室资产,核查皇庄田地还是入股资本建立实业工厂,都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