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拜访总统2(1 / 1)

1912年5月的京城总统府,燥热的风卷着槐花掠过总统府朱漆大门。

总统府仁居堂书房内袁世凯将金丝小圆眼镜摘下又戴上,指腹反复摩挲着《约法》中“责任内阁制”的条款,阳光在他眼角刻下深深的阴影。

案头的密电码本已被翻得卷边,奉天、南京、武昌的急报雪片般飞来,每一封都在提醒着袁世凯——共和的表象下,各方势力正暗流涌动。

“大总统,参议院又驳回了军事拨款。”幕僚总统府秘书总长梁士诒垂首立在屏风前,声音压得极低。

袁世凯突然抓起镇纸狠狠砸向书案,震得砚台里的墨汁飞溅:“这帮书生!没有枪杆子,谈什么共和?”

袁世凯猛地起身,军靴踩踏着青砖地板发出响亮的踢踏声,走到挂着的《民国全舆图》前,眼光划过紫禁城的位置——那里如今不再是龙椅盘踞的禁宫,却仍是权力漩涡的中心。

如今的总统府坐落在紫禁城新华门旁,中南海内,乃是前清的摄政王府。

袁世凯想起南方临时政府移交时,南方坚持要保留责任内阁制,分明是想架空总统权力。

“哼,南方这群人想困住我?”袁世凯冷笑一声,转身从保险柜取出密函,那是与北洋诸将的往来信件,“段祺瑞、冯国璋,该是时候让他们表表忠心了。”

泛黄的信纸上,“军权归一”四个字被朱砂圈了又圈,晕染成一片刺目的红。

走到办公书桌前,袁世凯目光如鹰,嘴角却噙着意味深长的笑意——《约法》也好,参议院也罢,他早已在暗中布局,准备将军政大权尽数攥入掌心。

毕竟,在这个新旧交替的乱世,唯有绝对的权力,才能铸就真正的“共和”。

此时的秘书厅,秘书长阮忠枢将拜帖小心揣入怀中,整了整领口的铜扣,推开雕花乌木门。

秘书长阮忠枢迈步穿过三道垂花门,穿着玄色西装跨过鎏金门槛。

总统办公室仁居堂外的两名卫兵见他走近,齐刷刷抬手行军礼,黄铜袖扣撞出清脆声响。

廊下穿堂风卷起檐角铜铃叮咚作响,持枪守卫身姿如松,枪托与青石地面垂直成线。

两人目光交汇的刹那,士兵微微颔首,从喉间挤出低沉的“无事”二字,刺刀尖在阳光中划过冷冽的弧光。

副秘书长阮忠枢推门而入时。书案后的袁世凯头也未抬,狼毫笔锋在宣纸上疾走,朱批的“急”字拖出凌厉的飞白。

而秘书总长梁士诒,正拿着文书档案在客厅闲坐翻阅。

秘书长阮忠枢屏气绕过屏风,掀开竹帘进入内室。

袁世凯坐在宽大的紫檀木办公书桌后,手中的狼毫笔悬在半空中,凝着墨的笔尖似要滴下,他眉头微蹙,目光正落在面前摊开的文件上。

书案上摊着《约法》修订稿,书案一侧镇纸下压着东北局势密报。

听到脚步声,他缓缓抬起头,见秘书长阮忠枢踏入房间,便沉声问道:“有什么事儿?”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袁世凯摘下玳瑁眼镜,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秘书长阮忠枢紧绷的神情,忽然将笔掷入铜笔洗。

“说吧,哪个不长眼的敢在这时候来扰?”水花溅在案头的《顺天时报》上,将“共和新生”四字晕染得模糊不清。

副秘书长阮忠枢见袁世凯因南方党派制约而恼怒。

袁世凯微微后仰,靠在雕花的椅背上,目光如炬地盯着秘书长阮忠枢,眼神中透着一丝不耐烦与警觉。

屋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雪茄的余味,檀木落地钟有节奏地发出滴答声,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清晰。

袁世凯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似在催促秘书长阮忠枢赶紧回话,那指节上因为常年握笔和发号施令而略显粗糙,青筋微微凸起。

“大总统……”秘书长阮忠枢微微颔首,身子前倾,恭敬地开口,刚说出三个字,便被袁世凯那锐利的目光打断。

他不由得咽了口唾沫,心里暗自紧张,斟酌着字句,准备将事情如实禀报。

秘书长阮忠枢喉结剧烈滚动,将攥得发潮的拜帖平举过肩,烫金边角在台灯下折射出细碎冷光:“回大总统,醇亲王载沣遣人递来拜帖,此刻正在府外候见。”

话音未落,袁世凯手中狼毫“啪”地拍在镇纸上,墨汁溅在《约法》修订案的“总统权限”条款上,晕开一团乌云似的痕迹。

“这皇帝退位还不到三个月,他倒舍得走出醇王府来见见我这老朋友。”

袁世凯摘下金丝小圆眼镜,用袖口反复擦拭镜片,镜片后的目光却始终钉在秘书长脸上。

“说没说所为何事?”木椅随着袁世凯前倾的动作发出吱呀轻响,案头密电码本里夹着的奉天军报被带起一角,露出“张作霖部异动”的潦草批注。

秘书长后退半步避开飞溅的墨点,玄色西装的后襟已被冷汗浸湿:“回禀大总统,来人只称是求见……”。

袁世凯拿过拜帖对着阳光举起,烫金“载沣”二字在他掌心投下扭曲的阴影,像极了紫禁城城墙上斑驳的龙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