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拿下长芦盐场(1 / 1)

朱慈烺收到的好消息。

是从天津那边传来的。

周遇吉跟怀宁侯孙维藩,带着部队浩浩荡荡地去了天津港。

两人手上有着圣旨,并且还有尚方宝剑。

自然是顺利接手了那边的一切权限,接着就雷厉风行地开始实行军事管制。

对当地的所有贪官污吏,以及跟贪官污吏有所勾结的不虫商人,还有当地的豪族和利益集团。

全部都毫不留情地清理了一遍。

直接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周遇吉跟怀宁侯孙维藩下手相当狠辣,彻底执行了朱慈烺的命令,贯彻了朱慈烺的行事风格。

开始的时候,这一系列铁血手段肯定造成了恐慌。

但是对于普通的士兵和老百姓,其实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影响。

周遇吉跟怀宁侯孙维藩他们,在去天津港的时候。

是没有带银子过去的。

就地用那些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的钱财,给当地的将士们发放了足额的饷银。

这就得到了绝大部分官兵的拥护与支持。

要知道天津港附近本身就有盐场,所以那里有不少大盐商。

而这个时代的大盐商,每一个都是富可敌国的存在。

周遇吉跟怀宁侯孙维藩光是抄家灭族,就在天津港这边搞到了 2000 多万两银子。

发放饷银只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剩下的大部分银子押送回京,然后留下了一部分维持当地的运转。

接着就对当地的部队进行整顿。

该清理的都清理掉,又提拔了很多有能力却不得志的人,快速控制住了局面。

在此期间也有人试图组织兵力反扑。

结果 1500 名火枪兵出场,只是一轮射击,就把对方彻底打得崩溃了。

而在得知了火枪兵的恐怖战斗力之后。

就更加没有人敢搞小动作了……

……

控制当地的局势,整顿当地的队伍。

这只是朱慈烺对周遇吉他们的第一个要求。

紧接着周遇吉他们赶紧组织人手,并派兵接手了长芦盐场。

长芦盐场距离天津港并不远,位于渤海湾沿岸。

长芦盐场在后世,那可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也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

光是长芦盐场的产量,就达到了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长芦盐场分别由长芦汉沽盐场,长芦大清河盐场,长芦南堡盐场等组成。

在这个年代,盐铁是什么?

那就是正儿八经的硬通货。

所以朱慈烺给周遇吉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快速接手长芦盐场。

为此、朱慈烺还派了几个专业人员跟着过去,推广新式的晒盐法。

而朱慈烺收到的好消息,就是周遇吉给他的汇报:新式晒盐法成功了。

这就意味着可以大量地出产海盐。

而有了大量的海盐之后,不但能为朝廷带来大量的收入。

还可以作为商战的利器用来冲击市场。

以后江南盐商想要继续大发横财,想要垄断盐业生意来获取暴利,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慈烺,在这一次的战略部署,会在兵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还特意派了一支大军去天津港那边的原因。

派曹变蛟他们去辽东,那是为了收拢辽东的兵权,顺便解除建奴的威胁,以此来稳定辽东的局势。

派孙传廷他们出兵草原,那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战马。

有了更多的战马之后,不但可以组建更多的骑兵部队,也可以用马匹来运输粮草和各种物资,增加步兵队伍的机动能力。

再加上周遇吉他们这支队伍。

那就分别是解除威胁,稳定辽东,增强自身的实力,还有开拓财源。

朱慈烺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

京津地区就可以彻底地稳住了。

只有稳住了京津地区,朱慈烺才能逐步地向外延伸触角。

否则现在的大明皇帝,其实对地方上已经没有什么控制力了。

那样的话,很多事情就没有办法实施下去。

而朱慈烺可不甘心当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

……

长芦盐场这边。

周遇吉带着人手亲自过来视察。

看到整个盐场里面一片忙碌。

明朝时期也有晒盐法,只是效率没有那么高。

有些地方甚至还在使用煮盐法来制盐。

晒盐的过程包括一些辅助工序,如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等程序。

现在朱慈烺派过来的技术人员。

快速进行了小规模的实验,验证了晒盐法的可行性之后。

正在指挥着原厂的工人建滩整滩。

就是把土地给平整出来,然后利用从京师附近的水泥厂,运送过来的大量水泥。

把渤海湾沿岸的广阔海滩,给整成方形盘状的浅水池。

想要大范围地进行晒盐制盐,那就需要极其宽阔的土地,建造大量的盐滩才行。

这一步完成之后就是收集海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