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叶阳身为七尺男儿,此时却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迎面扑来。
私塾资金短缺的消息让他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眉头皱得更紧了,心中犹如翻江倒海。
“殿下,您说……这可如何是好?”侍卫小心翼翼地问道,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叶阳没有回答,只是死死地盯着远方,眼神里是说不出的复杂。
他想起之前孙钱挪用的那笔巨额资金,这些钱如今早已挥霍一空,要重新筹集谈何容易。
教育改革本就步履维艰,如今又遇到了财政危机,仿佛命运在捉弄他。
就在叶阳思索之际,林婉走上前来,温柔地握住他的手,轻声说道:“殿下,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有办法的。”
叶阳感受到她的信任,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也多了几分动力。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计划。
“陶大人,你有什么好主意?”叶阳看向一旁的陶行知,沉声问道。
陶行知微微一笑,凑近叶阳,低声说了几句。
叶阳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就这么办!”
“殿下,国库拨款是否可行?”陶行知进一步提议。
叶阳点了点头,立即下令召集大臣商议此事。
然而,当他提出从国库拨款的方案时,却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强烈反对。
“殿下,教育并非当务之急,国库资金应该优先用于军事和民生。”刘老夫子一脸迂腐地说道,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我们燕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教育不兴。如果连教育都做不好,如何与秦国抗衡?”叶阳的语气坚定而有力,然而,这些大臣的顽固思想并没有因为他的话而改变。
叶阳陷入了自我冲突,他知道要想改变这些保守派大臣的观念并不容易,但如果不解决资金问题,教育改革就无从谈起。
他必须找出一条新的出路。
“殿下,您可以鼓励民间富商捐款办学,同时削减一些不必要的教育部门开支,开源节流双管齐下。”陶行知再次提出建议。
叶阳眼前一亮,这确实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他立即下令,将这一方案公布出去,号召民间富商捐款办学。
同时,他还下令成立了专门的财务监管小组,确保每一笔捐款都能用在刀刃上。
消息传开后,不少富商被叶阳的诚意和决心所打动,纷纷慷慨解囊。
林婉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动员了一部分有识之士加入这场教育改革的洪流。
短短几天时间,资金逐渐充裕,叶阳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个士兵急匆匆地闯了进来,跪倒在地。
“殿下,不好了!周沧海带着一帮人,在私塾门口闹事,扬言要捣乱!”士兵气喘吁吁地说道。
叶阳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冷厉,“简直欺人太甚!传令下去,将这些乱党全部驱逐,确保私塾的正常教学秩序!”
“是!”士兵应声而去,叶阳紧握双拳,心中暗自决定,无论前方有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坚定地走下去,为了燕国的未来,为了那些失去求学机会的穷学生,他必须一往无前!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叶阳抬起头,叶阳走出宫门,阳光刺眼,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他眯起眼睛,远远就看到私塾门口乱糟糟一片,就像一锅煮沸的粥,随时可能溢出来。
周沧海正站在人群中央,唾沫星子横飞,煽动着周围的人。
“这什么狗屁新学,分明就是劳民伤财!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岂是说改就改的?”
周围聚集了一群纨绔子弟,一个个衣着光鲜,却面目可憎,像是被变质牛奶养大的巨婴。
他们跟着周沧海叫嚣,手里拿着石头,对着私塾的牌匾指指点点,仿佛下一秒就要将其砸个稀巴烂。
一些被蛊惑的百姓也跟着起哄,场面一度失控。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一根绷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周沧海,你在这儿干什么?!”叶阳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穿透力,瞬间压过了周围的喧嚣。
周沧海看到叶阳,先是一愣,随即冷笑一声,“呦,这不是太子殿下吗?怎么,心疼你的新学堂了?”他语气里充满了讥讽,仿佛笃定了叶阳不敢拿他怎么样。
叶阳冷哼一声,“你煽动百姓,破坏学府,罪不容恕!”
周沧海一脸不屑,“我煽动?太子殿下可别乱扣帽子!我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可是言论自由!”他说着,还故意提高了音量,试图再次煽动周围的人。
叶阳可不是吃素的,他早就料到周沧海会耍赖,所以提前安排人收集了证据。
他从袖中掏出一叠纸,甩到周沧海面前,“睁大你的狗眼看看,这些都是你干的好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