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章 真相初现(一)(1 / 1)

李正国一五一十的交待了他和严戈单的勾当。

这两年来,他替严戈单捞了三四次人,也通风报信了两次。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虽然他是做了违法犯罪的事,但是严戈单杀人这种事儿,他也是第一次听说......

“......我也有良心,如果是人命官司,我也不会替严戈单遮掩的......”

“这次我以为严戈单是绑架了肖家的人,没想到他会弄出人命来......”

李正国极力的辩解着,试图减轻自己的罪责。

李木却是皱起了眉头,神色不善的盯着李正国:

“李正国!”

“梁局长给了你机会,也答应了帮你救下妻儿老小......”

“并不是打算在这里听你和严戈单的破事的......”

“不要避重就轻,你知道我们想问的是什么......”

李正国浑身一颤,赶紧说道:“是是是!”

“我一时糊涂,不相干的话说的太多了......”

“我猜,您想问的,是黄保雷身上的事儿吧......”

“其实很多事儿我也只是猜测,毕竟我不是他们的核心......”

“一开始我就有些奇怪,为什么黄保雷会和严戈单搅和到一起......”

“毕竟严戈单一个商人,无论是税务局、安全局还是海关,都比督察院要有用的多......”

“但是严戈单的做派,分明是和黄保雷关系更紧密,或者说更像是一体的......”

“起先我以为严戈单是因为黄保雷的身份,毕竟督察院负责督察百官,严戈单攀上了黄保雷,不用再去挨个衙门拜码头,这也说得过去......”

“但是后来有件事,让我对他们的关系起了疑心.......”

时间倒回一年多以前。

华朝建立以后,大力鼓励老百姓开展商贸,尤其是海贸更是非常支持。

广州在这点上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很快就有不少商家快速的发展起来了。

譬如严家、蒲家和张家三家.......

商贸快速发展,虽然是好事情,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说:缺钱!

没错,就是缺钱!

华朝延续了大明朝和鞑子朝的货币制度。

如今的华朝依旧是铜钱和金银结算的方式。

在华朝成立之初,政务院宣布废除了市面上流通的前朝铜钱。

政务院金管局铸造了建元通宝铜钱,面值包括一文,两文、五文和十文。

这其中十文面值的铜钱最多。

同时,金管局也相应的铸造了制式银元宝和金元宝。

在兑换比例上,官方的规定是一两足额官锭白银可以兑换1000文的铜钱,一两足额官锭黄金可以兑换10两白银。

起初,这个兑换比例还是能够流通和做到的。

但是随着华朝商贸的兴起,钱却是不够用了!

华朝成立之初,市面上的大米售价在每升6到8文钱,这个价格也是相对比较合理的价格。

不至于谷贱伤农,也不至于让老百姓吃不起。

但是慢慢的却是不对劲起来。

一升米的价格逐渐下跌,最低的时候甚至跌到了每升3到4文钱!

跌幅几乎达到了50%!

这还只是粮食。

其他的商品,尤其是布料、肥皂等工业制成品,价格大幅度跳水。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整个华朝的物价大幅度下跌,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这里面除了因为生产力提升,物资充沛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市面上流通的钱太少了!

同时对于商人来说,更痛苦的是钱款携带的问题!

如今大额交易越来越多,尤其是海贸发达的区域,每次交易动辄都是成千上万两白银的数额。

如果使用铜钱交易,且不说这么多铜钱根本无法运输,单单是凑齐这么多铜钱就不可能。

使用白银和黄金也并不方便,大量金钱运输,安全就是最大的问题。

这让百姓和商人们苦不堪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务院金管局在陈昊和顾炎武的建议下,成立了华朝的官方银行体系。

老百姓可以在华朝银行存取钱,也可以在华朝银行进行小额贷款。

同时,华朝银行支持本地存款,异地取款!

而且,华朝银行还发行了银票!

整个华朝范围内,所有华朝银行的铺面,凭票付款绝不拖欠!

虽然很多钱庄也发行了银票,但是华朝银行有朝廷背书,再加上整个华朝区域内都有华朝银行的铺面,所以很快华朝银行的银票就大规模流通了起来。

“......那是今年年初的时候,严戈单又来找到我......”

“他说,让我给东城分局打个招呼,有个华朝银行广州分行主管的失踪案,让他们尽快结案,不要继续查下去了......”

“我虽然也替他做了不少这种事,但是每次我都会刨根问底,问清楚有没有人命,才会帮他打招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