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城破·战术(1 / 1)

【随后,时间就到了两个月后,这两个月期间并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九月八日这一天,平江城在经过长久的包围后,终于被攻破了。】

【早在之前,徐达等人一直包围着城池的时候,张士诚麾下的将领熊天瑞一度想要试图击退外面的朱元璋所部——这个熊天瑞呢,他不是和张士诚一起起家的人。】

【最开始,他其实是跟着徐寿辉一同起义,接着,在陈友谅夺权后,为陈友谅效力,镇守赣州一带,当陈友谅和朱元璋生死搏杀的时候,熊天瑞根本没有出兵,而是坐等结果;等到陈友谅身死,他试图进攻广东未果,后投降朱元璋,最后又直接投降了张士诚。】

【就是这么一个人,个人觉得他在张士诚屡屡败退,并且已经被围困多日的如今,他其实也是不想要陪着张士诚一起完蛋的,说不定他心里面还想过自己能不能投降朱元璋……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是不可能。】

【面对包围,他提出来的作战建议是让城里面也制作飞炮,冲着外面的朱元璋所部打;当然,由于张士诚所部被围困多日,城中的粮草物资都渐渐消耗,木材石材也不例外,所以,最后他们就开始拆除祠堂寺庙民房等建筑来制作炮具。】

【而张士诚这些炮石的攻势颇为猛烈,不能完全不放在眼里,于是,徐达也想出了一个应对之法:在军中直接架构一个类似于屋子形状的木质结构,再叠加上竹子制成的篱笆,然后士卒们全都躲藏在这样的遮蔽物下面,然后再进行攻城。】

【事实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自从这么做了之后,进攻的士卒就再没有被这种箭矢石头伤到过。】

“确实方法挺简单的,就是等于是在头顶上加个罩子嘛。”故事中对徐达的对策介绍的很简单,但也基本上没人听不明白。

因为这个方法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没有进行什么复杂介绍的必要——不就是因为攻城的时候,张士诚所部往下面扔石头射箭么,那为了避免在这个时候因此产生严重的伤亡,那就让士卒们不会被上面扔下来的石头箭矢击中不就好了?

这个办法,就是这么个逻辑。

这头顶上的这些,可以说是罩子,也可以说是另类的头盔……反正,效果就是这样。

“但话说回来,这个熊天瑞也太……太能跳了吧……”比起徐达采取的应对之法,显然还是这个新登场的人物更让人感兴趣一些。

本来,新人物登场,就比较吸引人的注意,也更有话题度;而熊天瑞这个新人物,他还非常具有自身特色!

这是什么?这就是吸引众人关注的法宝!

果然,这个话题一开启,参与其中、又很多话想要说出来的人那是相当多:“这,我其实还没见过这样的人物……不光是这元末的故事里面没见过,就是其他时期的故事里头也没见过……”

这个“这样的人物”指的是什么,所有知道了熊天瑞此人具体操作的人都表示深深理解。

确实是这样,别说是在元末的这个农民起义故事中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人物,就算是之前的那些个农民起义故事里头,那也没有见识过这样的人物。

要说有没有归顺了朝廷然后又选择起义、然后又归顺、又又又起义的人呢?

那这种人其实还是有的,比如说黄巢,他不就是归顺了又走了吗?甚至,这段归顺朝廷的日子还让他更进一步搞明白了唐朝朝中的具体情况,和军中的具体情况呢。

要说一个人最开始是某个势力的人,后来转而投奔了另一个势力……这种事情,他们有没有见识过呢?那也一样见识过。

比如说,明玉珍原本也不是徐寿辉麾下的人,他是后来半强迫地投奔了徐寿辉;比如当年一些人曾经在郭子兴手底下效命,后来归顺了朱元璋,又和朱元璋一起在名义上被纳入到了韩宋政权的麾下……

这种情况,他们看的也不算少。

就算是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家做活,或者找干的,那说不定也要从一家换到另一家呢。

这种情况见得不少,同样,也根本不算什么。

但是熊天瑞……他已经不是什么简简单单地从一方投奔到另一方了,如果是这样的,那他先效力于徐寿辉、后来又效力于陈友谅,这也还算,可他并不只是这样——

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

一一算下来,就算是不在意是不是还有什么没有记载的人选,这也已经有四个人了啊!四个人!不是一个两个!

而且这四个人,还基本上都是那等雄霸一方的主儿。

徐寿辉不用说,虽然后来成了架空傀儡,但是他也确实是南方红巾军的首领;陈友谅也不用说,虽然挺混乱也不干人事儿,可是也确实好歹有那么一段时间的风风光光;朱元璋,那更是根本不用提了,这,人家可是未来的明朝开国皇帝,这样的人物,只要列出来成就就够了,根本不需要评价;

至于说张士诚……虽然后来不是朱元璋的对手,节节败退,大家关系也不怎么样,但是把,早年间也确实是很有几分力量的。

这四个人,可和那些在一些个小地方随随便便蹦跶,但是人数根本没有多少的起义军首领相比,完全是云泥之别,根本没法比下去。

熊天瑞这人呢,能够和这些地方的人多多少少都说得上句话,这不算什么,也不稀奇;但是这样的人,能够在如今这样的条件下接连混过这四个人的麾下……

这人的能力,或许不是多么的堂皇正道,但一定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