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说其他的,只说这种一切的有能力的关键人物,全都是特殊渠道上来的,而正规渠道竟然选不出来那么几个有能力、能扛得起大局的人,这难道是正常的?这难道能是什么好事儿?
这只能证明,大元的选拔人才的机制,已经废了!彻底废了!
而且,不仅是在之前废了,导致朝堂上乌烟瘴气,下面的官府无能又贪婪;还是在如今,在天下已经混乱,朝廷已经尝到了这样的情况带来的苦果之后,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还是废的!
……别的朝廷,别管那些政策到底对不对,皇帝的判断和选择到底正确不正确,但是总体上来说,在天下烽烟四起、到处都是揭竿而起的人,在已经感受到朝廷不太行、江山怕不是要完蛋的时候,都要挣扎挣扎的。
——任谁知道自己要死了,要完蛋了,不去挣扎一下,不想着看看能不能改变一下现状,去除一些弊端,挽救挽救局势,不说起死回生吧,但至少得看看能不能多苟延残喘上一些年?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也是人的本能,或者说,畜生都有这种本能。
但是大元……忽必烈觉得自己也有些难以理解自己这些子孙的脑回路。
这怎么看着,怎么觉得,他们好像根本没有怎么挣扎呢?没有怎么想着要挽回挽回呢?
你要死了,江山要完蛋了啊!怎么竟然没有什么挣扎的动静?
就算是快死了,扑腾扑腾也能有点水花的啊!
但是看样子,竟然果真是没有。
……还是说,自己理解中的挣扎挣扎、扑腾扑腾,和这元顺帝以及这些朝臣们理解的挣扎挣扎、扑腾扑腾,不太一样呢?
想到这里,忽必烈瞳孔顿时一缩,整个人都有些难以接受。
他不由自主地喃喃出声:“这些畜生玩意儿,他们不会是觉得,招降张士诚、任命察罕帖木儿这些事儿,就是挣扎自救了吧?”他们不会是觉得,这样做就已经足够了吧???
觉得提拔了察罕帖木儿这样的人,觉得招降了张士诚为自己这边作战,这样就已经足够了——足以压制天下的反抗浪潮,然后大元的江山就没有问题,他们就可以继续高床软枕,自在享乐?!
不会真的就是这么想的吧……
如果说刚刚只是顺着顺着想到了这上面,那现在,忽必烈就是越想越觉得冷汗直冒,越想越觉得自己想要掐死那帮子玩意儿,越想越觉得这说不定就他娘的是真相!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这帮子人现在都在干什么?
除了像是日常一样的享乐,还有什么?
——他们不会觉得高枕无忧之后,就又开始搞内斗了吧???!
自以为没有危机,自以为一切都可以,然后,就不管外面的事情,也不管天下的局势,而是在那朝廷的一亩三分地上面掐的你死我活,根本不在乎大元的利益?
……这恐怕还真的就是真的……
忽必烈猛地捂住了脸。
自己英雄一世,自己的父祖兄弟也都是英雄,但是这大元后来的皇帝,怎么就会变成这样呢?
【我们知道,在察罕帖木儿攻破开封之后,刘福通护着韩林儿逃了出来,退守安丰。】
【这些年,他们也一直都在安丰。】
【至正二十三年春,,大约是二月二日左右,张士诚派遣吕珍突袭安丰,包围了安丰城。当时,安丰没有多少准备,也没法冲破吕珍的包围,因此,很快就陷入了粮食不够、乃至于人相食得惨剧之中。】
【但是虽然如此,吕珍也没有很快拿下安丰,为此,二月十一日,张士诚又调动了苏州的兵马,前去增援吕珍。】
【当时,韩林儿和刘福通都在安丰城中,见到人相食的惨剧,又想到自己可能无法脱逃,韩林儿不由得哭泣起来;而面对这种境况,刘福通则选择求援。】
“又是吕珍?怎么张士诚手底下没有其他人了吗?怎么哪儿哪儿都是他?”吕珍这个名字,在这段内容中那是频繁出现,是个张士诚有关的战事就有他,不管到底是防守还是进攻。
有些人已经看的有点烦了。
——张士诚当年起兵的时候,除了他之外,还有十七个人,吕珍不是说是其中之一么,怎么就吕珍在这边那边哪儿哪儿都是?
其他人呢?
就算是出来领兵作战,怎么就不能多换上几个人了?张士诚又不是手底下没人!
不管是徐寿辉、彭莹玉,还是韩林儿、刘福通,或者是朱元璋,那都不是手底下就那么一个人来来回回的啊。
“该不会,张士诚手底下确实没有多少能用的人?”也有人道。
如果说吕珍哪儿哪儿都是不太合理,但万一呢——万一张士诚手底下可用的人真的不多呢?
他不是手底下没有人,他手底下肯定有人;但是有人归有人,可不等于能用,很可能他手下的不少人都不太好用——至少,在打仗这方面不是很好用……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啊。”这人这么说。
这话也不能说没道理。
虽然那些个起义的人,好像周围、乡里乡亲里面就有好些个有能力的人,比如当年刘邦周围的老乡,比如朱元璋周围的这些亲戚乡邻,但是这种情况也不能说是普遍。
万一人家身边就是没有这种能力比较出色,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