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对,就是他,当时咱只知道脱脱没能镇压就被换走了,然后元朝大军就直接四散了,所以他那边没事儿,”这个人连连解释,“但是现在呢?要是他被元朝给镇压下去了,那没的说,但是要是他还没有被镇压下去呢?”
“那他可能也要称王称帝啊!”一个人顿时大声道。
众人都想起来了这个人,也都意识到了这件事情。
既然经过一场大浪淘沙,那么如果张士诚被淘掉了那就没得说了;但要是他还好好的,还没有被这几次大浪淘沙给淘掉,那他不可能没有动作。
“但是他的地盘……是不是有点和陈友谅还有朱元璋重合了?”有人疑惑,这人对地理并不怎么清楚,但是按照他的印象,张士诚大概就是在长江这一片……距离川蜀地区比较远,不是西面那块儿的,那就是在东边那片。
而这片地区,可不就是陈友谅和朱元璋两人么!不是陈友谅,就是朱元璋。
所以,张士诚的地盘是不是可能和这两人存在一些冲突?那……
【这里面依旧存在一点时间方面的问题,和之前明玉珍几次征战的时间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至正二十年,或者还是至正二十一年,这两个的区别就在于是徐寿辉死前还是死后,明玉珍带兵打下了成都、潼川(四川绵阳三台县),还打下了铁檠城(重庆市云阳县),并且击败了元朝将领向寿福。】
【在自身的一些问题解决、根基更加稳固之后,明玉珍召集了将领们,开始讨论讨伐陈友谅的事宜,并决定现在先把讨伐陈友谅的檄文在天下散发,同时邀请各路兵马一同讨伐陈友谅,大家在三峡会师。】
“是时候给自己一个名号了。”刘邦点了点。
不一定要称帝,称帝可能有点早了,但是也不能再像是以前一样,用徐寿辉、天完政权将领的名义在川蜀地区活动了,明玉珍需要有一个名号,是时候有一个名号,也必须有一个名号。
这不是单纯的什么个人欲望,这更是时局需要。
走到这一步,那真的不是说“我不想称王称帝”“我没有这方面的野心”“我想要拥立徐寿辉的后人”之类的话就能说得过去的,这些都不行——就算你是真心实意没有野心,真心实意没有称帝的欲望,真心实意……
那也不行。
该称王的时候就必须要称王,该称帝的时候也就必须要称帝。
现在徐寿辉已死,天完政权也早已分崩离析,而你在这边带着大军打下了许多地区,差不多控制了川蜀之地,那么就应该有个名号——安定下属们的心,让他们能够继续稳稳地在你的麾下,牢牢地在你的周围;也安定当地百姓们的心,让他们确定,自己日后的生活是稳定的,自己不需要担惊受怕、想这想那……
百姓们需要你确立一个名号,下属们同样需要。
人心,就是需要这些——而没有人心的话,你自己的性命将会难保,家人的性命难保,就连这些部属们、百姓们的性命同样难保。
况且,有着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立这样的事情放在前面,又有你之前一直没有自立、一直尊奉徐寿辉为主,在他被杀死之后,还能够在这边主动为他建庙祭祀的事情在前,大义名分都已经落在了你这一边。
不来一个名号,那简直是脑子不清醒!
【也就是在这一年——至正二十年或者至正二十一年,十月十五日,明玉珍在重庆、在所有部下的拥戴下,表示自己将会继承徐寿辉的衣钵,登临陇蜀国王位,即日起他将被正式称陇蜀王,但是他不改国号、不改年号,依旧沿用徐寿辉的年号和国号,同时追谥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
【自此,明玉珍称王建业。】
【而按照至正二十年的时间线往下走,这一年十一月,明玉珍又带兵平定了播南(大体为贵州省)、打下了巴州,也就是四川巴中市,这个地方北面就挨着陕西汉中市;随后,他又在牛头寨大获全胜,俘虏了元将熊文弼,紧接着,又打下了长宁州(四川宜宾长宁县)。】
【就这样,明玉珍一步步地扩大了自己在川蜀地区的领土和影响力,根基日渐稳固和雄厚起来。】
【既然根基已见稳固,明玉珍又已经称王,还占据着继承徐寿辉衣钵讨伐陈友谅的大义名分,那么,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
“该称帝了!”百姓们纷纷道。
他们自然也是明白一些事情的,到了这个时候,明玉珍已经称王,又想要号召天下人一同讨伐徐寿辉,还已经根基稳固、控制了川蜀地区不说、还得到了当地不少百姓的认可……
这个时候,不就是到了要称帝的时候了吗?
当年天完政权就是这么建立的,韩宋政权也是这么建立的,后来陈友谅更是飞快地给自己称帝建国了。
所以,明玉珍也是时候称帝了。
“要我是明玉珍的下属,他要是还不称帝,我才会觉得有些问题……”一个人从自己的角度表示。
要是这个时候,明玉珍还不称帝,还说着自己要继承徐寿辉衣钵之类的话,那他恐怕才会觉得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对,自己是不是应该找个机会看看——看看军中的情况到底如何,自己是不是需要提前找一找退路……
“那确实,这个时候要是还不称帝的话……”问题可就太大了!
“不过你们说,这称帝是不是也需要来上一个流程,那什么三请三让之类的?”有人好奇道。
这三请三让大家也大致理解,就是说要表现出不愿意、不得已、谦虚一些嘛,让周围的人多劝说上几次,然后再选择同意之类的……
“需要吗?那韩林儿和陈友谅就没这么着啊!”一个人道,“那徐寿辉如何咱也不知道,但是也没说他搞过什么三请三让……”
需要搞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吗?这又不是什么一堆文臣特别讲究礼法之类的朝廷上,这就是起义军自己决定自己搞啊!
大家都是老部下,都是战友,都是多年相处的人,而且军中也都认同支持首领,没有什么这方面的问题……那为什么还要来上这么个流程?
“呃,反正这就是一种讲究嘛……咱也不确定有多大作用,但是好像不这么做反而有些不对……”另一个人道。
没错,他们也不是很确定这个流程到底什么时候应该走什么时候不应该走,但是总体而言,好像大部分情况下就是要走这么一个流程才比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