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明朝太医·再度战败(1 / 1)

“其实他都不需要下毒,只需要让这个御医开方子的时候药不对症就行,甚至,专门加重病情……”还有人道,修正了一下胡惟庸所做的事情。

大家点头,那确实,反正刘基已经病了,这时候根本不需要专门再给他下毒,只要让他好不起来就行了——风寒这种病,拖一拖,那最后确实能够死人。

这样的话,谁也不能直接说是胡惟庸暗害刘基。

“但是那可是御医,为什么要听胡惟庸的话?”有人疑惑,他也觉得胡惟庸肯定是动了手脚,但是却不明白这个御医为什么会听胡惟庸的安排。

旁人摇头叹道:“那还不简单?御医虽然是御医,但是怎么可能和胡惟庸这个丞相相比?刘基当时已经没了官职,御医肯定更想和胡惟庸交好啊!说不定他们之间原本就有什么暗中的联系呢。”

胡惟庸可是丞相,招揽一个普通的御医,那就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那你们说,朱元璋知道这事儿吗?”在短暂的沉默后,有人开口问道,“胡惟庸暗中和御医来往——甚至可能不是暗中,然后刘基又说了自己在吃了药之后病情反而严重了……”

这个问题吧……

看情况,朱元璋怎么也不像是完全不知道的,毕竟刘基已经告状了。

但是他却并不在意,只是言语上宽慰了一下刘基而已。

到底是朱元璋觉得,这只是刘基的错误感觉,他有点疑神疑鬼了呢;还是说,朱元璋知道这个御医开的药方确实有点问题,但是他并不在意,甚至他也愿意见到这样的结果呢?

——如果是前者,那朱元璋现在简直就是对胡惟庸盲目信任;如果是后者,那那个御医开出来药不对症的方子,到底是听了胡惟庸的安排,还是听了皇帝的安排……

众人细思极恐,但谁也不能保证,于是在长长的一段沉默之后,干脆直接略过不谈。

有人聊起了其他事情,有人转头刷起了“历代”,还有人……

“诶?”终于,一声惊呼引来了众人的注意,“这明朝的御医太医……好像还真有点问题?”

这个话题倒是新鲜。

御医太医,怎么还能有问题?

“这上面有人说,明朝有两个皇帝都是被太医给治死的……然后还有一个皇帝的死可能也和太医有关系……?”这人简单概括了一下他看到的内容,但显然有些不可置信,尾音都是上扬的。

众人面面相觑。

——这事儿,难道是真的,不是什么胡说八道胡编乱造?皇帝能够被太医治死?还最少两个,甚至三个?

一般来说,太医不应该是天下医术最高的那一部分人了吗?怎么还能给皇帝治死了?就算病情严重,那最多也就是医治无效,这可和“治死”完全是两码事儿啊!

况且这种事情还能出现两次甚至三次?

如果说真的出现了一次,不就应该清洗太医院,严格太医的考核,然后加强对太医看诊的管理么,怎么还能……

“这明朝,虽然叫明朝,但是搞不明白的事情可真多……”半晌,有人终于憋出来了一句话。

【刘基的事情算是讲完了,我们说回陈友谅。】

【在之前的接连大败后,等到至正二十一年,陈友谅恢复了一些元气,于是派遣部将再次进攻并打下了安庆;而朱元璋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亲自带兵,前往安庆,又把安庆夺了回来。】

【随后,朱元璋也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领兵深入,直接达到了江州——这是陈友谅政权当时的京城所在,他和他全家都在这里。】

【但面对朱元璋的兵锋,陈友谅还是没有挡住,战败后,他趁夜带着妻子儿女出逃,奔向武昌。】

【眼见着首领都没能敌得过朱元璋,京城都没了,首领带着家小跑了,陈友谅麾下自是军心动荡,驻守饶州的将领吴宏直接献出饶州(江西省鄱江流域)投降,驻守建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将领王溥则是献出了建昌投降,还有驻守在龙兴的将领胡廷瑞献出了龙兴投降。】

【陈友谅元气大伤。】

虽然大家还是对明朝的太医非常好奇和疑惑,也对明朝各种讲不明白的事情抓耳挠腮想要知道具体情况和真相,但是故事已经往下走了,他们想知道的事情哪怕是“历代”上面也没有人愿意匿名站出来说,所以,众人只能暂且放下这摊子疑惑。

转头,大家对陈友谅的再度失败一点也不意外。

比起议论陈友谅的战败和朱元璋的获胜,他们更愿意聊一聊那两个后世的地名。

“江西省鄱江流域?这是什么地方?”这不是说河的吗,怎么还能对得上饶州这个地方?有人一眼就看到了这里。

虽然那个江西省肯定是地名,但是显然这是大地名,不能和饶州相对;但是饶州,怎么没有一个对应的什么市或者县啊之类的呢?

“难不成,后来没有饶州这个地方了,饶州现在的地方被分别给了周围的其他城池……那什么市或者县的,所以就没有能够和饶州直接相对的了,只能用河流的范围来说?”一个人推断。

要说对应的地名,之前都有表示;如果真的没有表示了,那只能是没有能够直接相对的地方了呗。

这事儿又不稀奇,就像是他们这里,也有哪些个村子日渐人丁寥落,然后最终没人了,村子也就一并没了;或者说最后的那一丁点人被官府做主,合并到了周围的其他村子里面,原本的这个村子同样也就没了。

不奇怪的。

“比起这个,反而是后面那什么‘凉山彝族自治州’更加奇怪吧?”